重新探索中環活歷史

發掘中環街市全新一頁

Old Central Market
Photograph: Mr Cheng Po-hung 鄭寶鴻先生
為 Time Out 香港合作夥伴華懋集團
廣告

中環標誌着香港發展的重要里程之一,經歷百年歲月洗禮,成為充滿活力的國際都會的同時,區內的活化項目給予歷史建築物新生命和用途,轉化為獨一無二的文化地標,融入社群。

千呼萬喚,由華懋集團負責營運的中環街市活化項目已正式啟動,透過「親」、「動」、「融」主題元素,塑造一個全新劃時代地標「Playground for All」,讓大家一起探索並延續當中的故事及發掘中環街市全新一頁,讓昔日的社區人情味延續下去。

中環街市傳承歷史建築文化,見證香港時代變遷,早在1842 年已該處有不少華人經營的攤販聚集;而位於皇后大道中和德輔道中之間,擁有逾80年歷史的中環街市大樓,更是屬於三級歷史建築,她將活化成一幢親切和舒適的社區建築,連繫了鄰里的聚腳點,成為一個能夠滿足不同階層市民生活所需的共融設施。你更可從中環街市出發,沿石板街拾級而上,發掘百年老字號、品嚐老滋味,再漫步探索大館、文武廟、PMQ 元創方等滿載歷史故事的景點,細味舊城中環的珍貴回憶。

  • 好去處
  • 中環

全新面貌的中環街市佔地12,000 平方米,不僅提供別具特色的休憩空間,還有不同類型的工作坊、餐飲零售及多姿多彩的體驗活動。位於面向皇后大道中的入口廣場是 Times Hall,展示着中環街市充滿色彩的歷史,讓你近距離聆聽她的故事。廣場偌大的開放空間,適合舉辦多元化的工作坊和活動,活動更連繫到附近的社區空間和活化項目,例如毗鄰中環中心的 H6 CONET、H18 CONET、嘉咸街重建項目周邊的嘉咸市集等,透過不同項目的設施和特色,協同籌辦展覽和社區導賞等多元化社區活動,為中環街市注入活力之外,亦帶動整個社區的更新。

 

  • 景點
  • 中環

砵典乍街以香港第一任總督之名字命名(又稱石板街),早在1850年代建成,連接荷李活道及干諾道中,由於路段陡峭,故用石塊鋪砌,既方便行人上落,又能疏導雨水。2009年砵典乍街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,街道兩旁攤位見證時代變遷,從以往只售賣家居用品或提供修補鞋履等服務的小檔,到後來進駐的玩具店、派對服飾店及時尚有型的食肆酒吧等,成為古今交錯的古蹟景點,也是許多知名電影的拍攝場景。

  • 中環

大牌檔,是香港獨一無二的飲食文化,逾60年歷史的盛記是其中一間,吸引不少中環上班族,午飯時段必定爆滿。盛記主打各式各樣風味小炒,用料新鮮,連醬汁都沿用家傳秘方,生炒骨、蒜蓉開邊蝦、椒鹽鮮魷等,很受食客歡迎。

  • 中環

有一種甜豉油,由咸豐年開始,風行逾個半世紀,說的是太平館的瑞士汁。太平館是香港豉油西餐的始祖,1860年由徐老高先生於廣州創立,首創瑞士汁來煮西餐。1937年徐氏一家因逃避戰亂遷來香港開店,至今已傳承五代,2004年在中環開第四間分店。必試招牌菜式有瑞士汁雞翼、瑞士汁炒牛河、燒乳鴿、梳乎厘等,依足祖傳做法,味道幾十年如一,是老饕的集體回憶。

  • 中環

本港碩果僅存的老茶室,陸羽茶室於1933在永吉街開,1976年遷至現址。茶室共有三層,掛有不少中國字畫墨寶,屏風、吊扇、花瓶、算盤、酸枝枱櫈等,一派古意盎然。點心紙也讓人有時光倒流的感覺,至今仍保留「星期美點」,坊間少見的懷舊手工點心每星期輪流登場。推介滑雞球大包、釀豬膶燒賣、西施牛肉角、燒腩卷、煎粉果連湯等。

  • 藝術
  • 中環

大館建築群內包括三項法定古蹟 ── 前中區警署、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,為你帶來一個充滿歷史文化氣息的氛圍。你可從各種形式的導賞團、歷史故事空間、多元化的教育活動和以歷史文化為主題的展覽,探索這裏逾170年的歷史。此外,你更可走入百年古蹟,品嚐佳餚美饌、選購精緻禮品和訂製服飾等,體驗各種生活休閒娛樂。

 

  • 景點
  • 中環

百子里公園位置隱秘,卻又四通八達,難怪是當年孫中山先生年策劃革命行動的地方之一。1892年楊衢雲和謝纘泰等,在公園旁的百子里1號創立了輔仁文社,為志士提供了聚會議事的場地。1895年初,文社與孫中山的興中會合併,並成立香港興中會。 2012年百子里公園經活化後重新啓用,並以「中國革命之源」為設計主題,園內設置歷史展覽迴廊及革命歷史探知園,你可以在環境優美的紀念公園內,了解這段香港歷史及與辛亥革命有關的事跡。

  • 好去處
  • 上環

雲集過百家本地新晉創作企業家,PMQ元創方匯聚多個創意設計品牌及工作室、咖啡店和餐廳,不時舉辦文創市集,是文青蒲點。這裏最初為中央書院(今稱皇仁書院)的校舍,其後改建成第一所員佐級警員的已婚警察宿舍,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,在2014年變身成為文創地標,絕對是體驗本地匠人文化的好地方。

  • 景點
  • 上環

位於上環的文武廟,由文武廟、列聖宮和公所三幢建築物組成,大約在19世紀中期落成,當時文武廟不僅是供奉文、武二帝的地方,也是華人議事及仲裁的場所。文武廟組群屬典型的傳統中式民間建築,飾有石灣陶塑、花崗石雕、木雕、灰塑和壁畫,盡顯昔日工匠的鬼斧神工。廟內更有逾百年歷史的文物,包括:清朝道光年間的銅鐘及一台造於1862年的官轎。文武廟於1994年被評定為一級歷史建築,更於2010年被列為法定古蹟。

  • 景點
  • 上環

香港開埠初期,有不少印度海員聚居於上環這街一帶做小販,由於本地人喜歡把印度人稱為「摩羅」,此街便被稱為摩羅街。摩羅上街的東面連接樓梯街,兩旁開滿了形形色色的古董店,街上的小攤檔也掛滿李小龍電影海報及印有毛澤東肖像的鐘錶,非常搶眼。近年不少時裝設計店、古著店和咖啡店也先後進駐這街,成為文青們的朝聖地。

其他推介
    你或許也會喜歡
    你或許也會喜歡
    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