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raver HK
Photograph: Joshua Lin
Photograph: Joshua Lin

外婆的嫁妝還可以昇華嗎?批花的末路重生

你可想過,外婆的嫁妝是怎樣來的?

Ann Chiu
撰文: Iris Lo
廣告

「咯咯⋯⋯咯咯⋯⋯咯咯⋯⋯」批花師傅吳賦猛用小木鎚敲打左手的鑿子,於只有拇指頭大小的獅子吊咀批出毛髮,他每一下敲打的聲音都是規律的、輕輕的,沒有特別起伏,力度相當均勻。他的木鎚才剛換新,之前用的都因敲鑿太多而斷開了。器皿上的一敲一鑿,他由12歳至今已經做了超過半世紀,起初批花是一種為嫁妝而活的行業,當時基層市民未能負擔結婚的嫁妝,就會以銀、銅器取代金器,再拿給批花師傅加工。批花師傅於嫁妝一下一下鑿出的花紋,就是陪伴着女孩子走進人生新階段的祝福。

工藝文化故事重溫:90歲與90後的竹藝師故事木匠整餅:還原港式小食質感

被遺忘的香港傳統工藝──批花

一代高手曾以清潔工過活

吳賦猛滿師後正值批花的輝煌時代,70、80年代香港珠寶業愈來愈發達,珠寶行會外判予批花師傅為首飾潤飾加工,玉塊、名錶上的花紋,大部分都是以批花加工而成的。吳賦猛創立精藝閣之後生意漸長,收入也由原來的$700月薪暴增至$3,000,「收入已經高過當時的經理級,睇到(收入)真係嚇親自己」,全盛時代他所接的訂單,多得讓他和10多個工友足足一星期近乎通宵,每天只小睡片刻才能趕得上。不過後來,隨着大眾對珠寶品味轉變,90年代大部分工廠北移令本地珠寶業步入寒冬,吳賦猛的訂單也大大減少。為了糊口,他曾經有四年當清潔工養家,「我無咩做到,又無學識,又唔夠大力,做唔到地盤」,不少批花師傅相繼退休或轉行,批花一門技藝,漸漸於本地工藝市場中消失。

另起爐灶

直至2012年,兒子吳志豪提出想與父親創立以批花為主的新品牌「Graver HK」,他們第一件售賣的產品是 K 金批花,卻因當時品牌太新,未為人熟悉下,再出色的批花都無人問津。他們開始改賣金屬電話殼,於商場中舉辦工作坊,漸漸地就得到金工好愛者的青睞。本地金工品牌 Luckwalker 創辦人黃元胄是吳賦猛其中一位學生,他善於以 3D 打印銀器,再親手打磨,現時他打造的戒指,也會供予吳賦猛作批花。

廣告

千錘錬出獅子吊咀

獅子吊咀是由吳志豪及黃元胄一起構思出來的,黃元胄笑言因為雙方合作多時而合拍,構思過程非常簡單,「Jan(吳志豪)跟我說,近來吳師傅想研究與動物有關的物品,那我就想到獅子了」。吊咀風格取材於匯豐銀行的獅子銅像,對於從事金融業的黃元胄而言,這才是香港的「生招牌」。黃元胄打磨獅子的輪廓,再由吳賦猛於獅子的鬃毛、面部、五官加深輪廓,逐下敲鑿出一條條獅頭上的毛髮,短短數小時,吳賦猛就於指甲般大的吊咀上,刻上了過千條「毛髮」,吊咀大功告成。

將臨慕化為自家藝術品

吳賦猛也曾得到保育機構「飄雅活藝」的邀請,與香港最後一間打銅舖炳記銅器合作,於炳記的水勺刻上梅蘭菊竹。作品《四季:批花魅力》也被選為2022年倫敦工藝週的展品之一。批花以往都是依賴珠寶行發展,趕工、跟訂單做事是師傅每天日常,吳賦猛指「之前想造得再美也不能,因為要趕着交貨」,但現時自己擁有屬於自己的品牌,他可以慢慢鑽研。

廣告

靠一雙手教授無限雙手幹活

「價錢可以令你有盡頭,但技術沒有」,吳賦猛多年來對批花技術掌握得爐火純青唐草花紋、韻花、碌珠、勾絲、批絲、琢絲⋯⋯無一不懂。但他目前所追求的技術,卻是一條「最靚的直線」,刻於平面上的直線,直度、深度及光亮度,都是他無止境追求的事。吳志豪指「一雙手可以做不了多久,但教授多雙手一起去做就不同了」。這條直線,會由吳賦猛一雙手繼續雕琢下去,也會由他教授無數雙手,雕刻獨一無二的批花作品。

其他推介
    你或許也會喜歡
    你或許也會喜歡
    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