匠人精神:傳統與新派西裝訂造品牌

芳華不朽,裁縫業承先啟後,一針一線精心縫製,交織成香港文化的肌理

廣告
20世紀,大量技藝精良的上海裁縫逃難至英國殖民地香港,造就本地裁縫業一段光輝歲月。任時代怎變,裁縫業依舊保留着其傳統根源。我們找來傳統上海裁縫店及新派訂造洋服店,對談行業的轉變及傳承。 A: Arnold  I: Ian  P: Patrick

Patrick Chu/52歲,W.W. Chan & Sons Tailor Ltd.合夥人,30多年前加入公司,服務至今

Ian Fong/38歲,修讀工程出身,2011年創立訂造服品牌 Cuffs

一個品牌的誕生

I:我知道 W.W. Chan & Sons Tailor Ltd. 歷史悠久,可以講一下品牌的背景嗎?
P:我們的創辦人陳榮華先生1922年生於中國內地,後來在上海一所知名縫紉學院學藝,1948年畢業。當時 中國社會動盪不安,正經歷國共內戰,他畢業後南下香港,開始發展縫紉西裝的事業。1960年,他在尖沙咀開了自家裁縫店,後來由兒子接掌生意,把店名改為 W.W. Chan & Sons Tailor Ltd.。品牌發展經年,依然堅持沿用傳統上海手藝,每一下剪裁都依足創辦人傳承下來的手藝。Ian,你們品牌的故事又是如何? 
I:我在2011成立 Cuffs,但之前我完全沒有裁縫行業的相關背景。我是修讀工程出身,後來投身飲食業,再轉攻時裝業。在飲食界打拼時,我學會了企業管理技巧,決定要創業。當時,我注意到裁縫行業仍有改進空間。在一套西裝成型之前,客人很難想像到自己想要的具體款式;而且有些人覺得傳統西裝訂製的過程有點令人不自在。我的目標是開創平易近人的度身訂造體驗,讓大眾都輕易接觸到。香港裁縫手藝是珍貴的藝術,我希望盡我所能讓這行蓬勃發展下去。
A:沒錯,香港裁縫業很獨特。香港一直是旅遊、購物及經商的樞紐,而本地裁縫業最初正是以高質素和效率打響名堂。發展多年,香港裁縫業已自成一派,做出介乎英式與意式之間的風格。香港裁縫手藝多變,擅長糅合不同風格的元素。

Arnold Wong/36歲,W.W. Chan & Sons 店舖經理,入行15年

行業變遷

I:對我來講,裁縫代表着香港文化「東西合璧」的特徵,風格深受西方文化影響,但在香港你能以親民價格做西裝。香港裁縫與中國內地及亞洲等地的供應商有緊密聯繫,所以性價比上較歐美優勝。當然,兩位的經驗比我多,這些年來你們觀察到行內有什麼變化?
A:我們看到一個很有趣的改變,就是男士的品味和眼光變得更高。在60年代,男士的要求很簡單直接,大部分客人只着重實用性,只要西裝款式適合上班就可以。但到了80年代,很多年輕人有機會放洋,他們眼界大開,更加留意國際潮流。那時候是裁縫的黃金歲月,同時也帶來很多挑戰。
I:對,我也發現這個轉變,近幾年如是。看到網上平台不斷進化,令客人更清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,很有趣。
A:亳無疑問,互聯網極速發展,資訊垂手可得,也對我們有影響。

繼往開來

I:今時今日,客人展示網上或 Instagram 的照片,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告訴我們所需。雖然我們更清楚客人需要,但同時,客人的要求變高,帶來更大的挑戰。有時候,客人的要求非常仔細具體。這也是好事,可以逼使香港裁縫不斷學習和成長。 

P:我認為另一挑戰是行業青黃不接。大部分香港裁縫已年屆60、70歲,50多算是年輕了!我們嘗試將技術傳給年輕一代,傳授正確的剪裁和西裝訂造技巧。幸好,有班有心人熱衷學習傳統手藝。我們的品牌已經傳承至第三代人,我們希望能繼續延續下去。
I:要吸引年輕人加入實在不易,終日埋首縫紉機前磨練手藝並不是一件輕鬆事。我遇過年輕人有興趣跟我做西裝,但未至於想拜師學藝。
P:希望新一代能繼往開來吧。我們這兩家店的工作很重要,能夠啟迪新一代,讓他們如我們般愛上西裝裁縫這門手藝。

想看更多封面專題故事及其他精彩故事,按此取閱2020春季刊免費雜誌! 

廣告
其他推介
    你或許也會喜歡
    你或許也會喜歡
    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