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情喜劇片往往都不討好,老掉牙的故事橋段、毫無深度的人物性格、無聊的劇情轉折等等,叫人難以真心讚賞。可是,間中都有例外,許多經典電影場面出自愛情喜劇,例如《90男歡女愛》中 Meg Ryan 在快餐廳「叫床」的經典一幕,妙語連珠的對白、貼地的劇情及角色間的衝突,依然吸引觀眾入場觀賞這些愛情片,以下就帶大家回顧香港的經典愛情喜劇。
香港電影界中,沒多少人能走上國際舞台,而 Christopher Doyle 是寥寥可數的其中一個。出生在澳洲的他,在80年代叱咤香港電影界。他和香港著名大導王家衛合作超過十年,第一齣合作的電影是1991年的港產片傳奇《阿飛正傳》,而2000年合作的《花樣年華》也成為了另一港產片經典巨作。Christopher Doyle 另一個較為人熟悉的名字是杜可風,他不但多次奪得「香港電影金像獎」和「台灣金馬獎」最佳攝影,亦曾多次揚威海外,於「威尼斯電影節」及「坎城影展」奪得獎項。
放下他的鏡頭,杜可風亦會定期推出新書,內容都是講述他工作。最近杜可風推出的新書以一書兩冊的方式出版,包括《之所以我不是畫家》Why I am not a Painter)及《電影這回事》Of the Film),新書主題也是圍繞他的藝術展和本地電影產業的未來。
《花樣年華》
什麼原因令你在這麼多年來,一直堅持在工餘時間寫書?
可能因為我可以有更多地方去說廢話,語無論次⋯⋯哈哈!也不是的,是因為我寫書和拍電影的對象是不同的。我很愛看書,反而我不太愛看電影,有空通常就在家看書,更難得的是我花在看書的時間比飲酒更多。書本與它的讀者有着一種難以言說的共鳴,而且你不會知道它會遇到什麼讀者。我不知道誰會買我的書,但很確定的是,買我的書的人,通常都不會每週去看戲。
你寫作和藝術展的靈感來自什麼?
孤獨。我們都要知道我們並不孤獨──這是我藝術靈感的來源。我想讓大家從我的作品感受到陪伴。就好像雨傘運動,它沒有達到它的目的,也或者它由一開始就注定失敗,但是雨傘時期那種小社區的感情是十分美麗、珍貴,而又從未有人能夠預計到的團結。
你的寫作作品和電影作品有沒有什麼共同之處?
需要被愛的感覺。你隨便問每一個演員,如果他在一個穩定健康的家庭環境長大,他還會當演員嗎?我這生至愛的男演員──張國榮,看看他最後去了哪裏?這是他的選擇,我完全尊重他的選擇,他去那個地方的理由,便是源於自身的孤單、孤獨。
《英雄》
你對香港電影產業的未來感到樂觀嗎?儘管香港電影產業與內地電影產業的聯繫越來越緊密?
其實現在真的是過渡期。看着中國電影的歷史就尤如能看到中國的移民潮、中國的政治歷史。雖然中國的第一齣電影在上海誕生,但之後整個電影產業中心移到北京,再移到台灣,然後才到香港。電影跟隨着政治,也跟隨着資金。香港電影業正處於過渡期,我們要給它一些時間回復盛況。我曾經經歷過香港電影業的黃金時期,既然以前有過黃金期,為何沒可能再來一次?
未來會是怎樣?
改變世界;拍更多電影,更多屬於我們這個城市的電影。我十分看重一個城市的空間和處於這個空間的人,電影就等於表達我對這個城市的感受。就好像《白色女孩》(2016年上映,由杜可風拍攝),電影最美麗和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它在講述香港的故事。無論該電影成功與否,我都不太在意,只要能表達香港的美麗,我就會繼續拍攝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