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i Hang fire dragon
Photograph: Joshua Lin
Photograph: Joshua Lin

專訪:大坑舞火龍總指揮張國豪 細談舞火龍傳承誌

一年一度的中秋傳統盛事

Cara Hung
廣告

每逢中秋節前後,大坑的夜晚都會燃亮起來,越夜越熱鬧。插滿長壽香的舞火龍在空中舞動,數百名健兒跟隨着龍珠穿梭於大坑的街頭,香火鼎盛,聲勢浩蕩。到底大坑舞火龍這個百年傳統如何得以傳承,成為香港別具代表性的中秋盛事之一呢?我們訪問了大坑火龍總指揮張國豪,細談2024大坑舞火龍幕後的籌備工作和傳統習俗。

人稱「豪哥」的張國豪從小就接觸舞火龍,至今接觸舞火龍40多年。「我是土生土長的大坑仔。」豪哥笑道:「我年約10歲就已經參與舞火龍活動,今年我五十幾歲了。」最初加入紗燈組,11歲起正式參與舞火龍,20幾年前更開始參與統籌大坑舞火龍的工作。

我是土生土長的大坑仔。

「前任總指揮輝哥其實從小到大看着我成長,他希望我這一代人可以傳承到這個活動,所以當時找我回來幫忙。」前任大坑舞火龍總指揮陳德輝兩年前與世長辭,豪哥接棒擔任大坑舞火龍總指揮,帶領團隊繼續守護舞火龍的百年傳統。

 Tai Hang Fire Dragon Dance 大坑舞火龍
Photograph: Alex Ogle/AFP

大坑舞火龍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40多年前,當時大坑是傳統的客家村落,村民大多以捕魚和耕種為生。相傳1880年大坑發生瘟疫,菩薩報夢指示村民在中秋節前紮作火龍在全村巡遊,並沿路燒炮仗,最後瘟疫消失。大坑舞火龍自此成為了大坑的中秋節習俗,經歷超過一世紀的歷史傳承,2011年更獲列入「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」。

大坑舞火龍2024製作過程
Photograph: Joshua Lin

每年臨近中秋節,大坑坊眾福利會(坊眾會)都會紮作全新的火龍和龍珠,整個製作過程需時一個多至兩個月。火龍由龍頭、龍身、龍尾組成,龍頭和龍尾的骨架以籐枝塑形,龍身以粗繩纜打造。整條龍會再包紮珍珠草,最後在進行儀式時插滿長壽香。

大坑舞火龍2024製作過程
Photograph: Joshua Lin

「龍頭插滿香後大概重120磅。」豪哥繼續說:「以前的龍頭更重。」昔日兩顆龍眼是大電筒,裏面裝有五顆大電池,單是兩顆龍眼的重量都超過10多磅,現在則改良為 LED 燈。

舞龍頭的都是師傅級以上,才可以控制到龍頭的舞動。

龍頭的重量並非一人之力足以應付,舞龍頭時通常有30多人輪流接力。豪哥分享說道:「其實每人舞龍頭只能走九步,九步就要接手」隊友之間需要一定的默契,互相了解何時要為對方接力,講究團隊精神。豪哥指出,舞龍頭可不是夠力氣就足夠,同時講求平衡力。「所以舞龍頭的都是師傅級以上,才可以控制到龍頭的舞動。」

時移勢易,大坑舞火龍的一些傳統習俗也跟隨時代變遷,不得不摒棄固有的堅持。豪哥坦言:「其實曾經試過不夠人舞龍。」以前大坑舞火龍基本上只有大坑村民才能參加。可惜,隨着社會改變,大坑不少舊唐樓清拆改建,舊街坊逐一搬走。「我回來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青黃不接。」豪哥希望作出新嘗試可以吸引新一代人參加。「現在我們已經比較 open 了(開放)。」現在坊眾會舉辦舞火龍,會開放給不同地區的人士參加,更吸引了許多外籍人士參加。豪哥自豪地說:「興幸這幾年我們都爆棚,不怕無人舞龍。」

希望薪火相傳。

為了吸引更多新血,坊眾會近年打造大坑火龍隊少年團,培育新一代舞龍人才。 「為什麼要做一個迷你版本給小朋友玩呢?」豪哥繼續說:「是因為傳承的問題。」他希望小朋友有機會可以早一點認識大坑舞火龍,培養興趣,長大後幫忙舞真正的火龍。豪哥寄語說道:「希望薪火相傳。」

廣告
其他推介
    你或許也會喜歡
    你或許也會喜歡
    廣告